MLB 佐藤摩彌 福隆 台北車展 主播
安逸是福嗎?安逸是福嗎? 古代物質缺乏,交通不便。一切仰仗獸力與人力。每日工作量大,只求安飽,不會閒閒沒事,又飽食終日的事情,一年也只是秋收農忙結束,才得休息幾日。勞動是全民皆是,只有富商、高官、文人雅士才能得安逸。 世人只知道勞累過度會生病,不知道還有逸病。其實,由於安逸所引起的疾病不但有,而且還不少。金元四大名醫之一劉河間,研究了張仲景的《傷寒論》之後指出,外有風寒暑濕,內有飢飽勞逸,此八邪皆可致疾。 逸,就是安樂。劉河間明確指出了【安樂則生疾】。《內經》中也說,患勞病的人要?補;【患逸病的人要運動】,【使氣得到運行】。 1「飢、飽、勞、逸,人之四氣。」 2【安逸是患病的一個重要因素】。 3如果確診為【由於安樂而造成的逸病】,則須用「行濕健脾,導滯理氣之法」。配合適度運動,令氣血循環更舒暢,胃口開,精氣神轉好。 4古云:「無事必生非,有事病魔逃。勞逸皆適度,壽如松不老。」 5工業革命後,人類用機器取代部份勞力。現代科技大躍進, 交通便捷,一般人不但省了農耕之勞累,也無兩地徒步奔波之苦。勞動量接近零,也因此產生了不少文明病。其中病因是《飲食過量,活動太少》佔很大比率。 6 醫生建議,晚餐清淡少油脂,有助肝?休息。每日運動,走路333〔每次走30分,每周3次,每次心跳達130〕即可,或走到流點汗,心跳有些喘,一天比一天進步即可。走時也同時擺動雙手,像軍人閱兵時踢正步,或任何自然擺動,做一些上班或居家時不會做的動作,盡量覺得讓更多肌肉平均地動起來。 7走動不限戶外,某名醫是在醫院內利用空檔走動,如果環境許可也可同時呼喊,讓胸腔動一動,五臟六腑也運動了。老修行有人大聲念佛。一般人可〝大笑〞、〝大呼口號〞。如環境不許可,可採深呼吸,深深吸氣再慢慢吐出。淨土行人有的吸氣念〝阿彌〞呼氣念〝陀佛〞,總之令氣之出入更深更長,與走路擺手同時進行。 8能【持之以恆】最可貴,正如修行。【能知能信,即信即行】,才會【真成就】。
1